11月16日,“走,到平凉吃炒面走,一个月没吃,有些馋了!”
“我要吃平凉的羊肉泡,吃它个碗底朝天,吃它个肚暖心热!”
惯于谦逊低调的平凉人不知道,自家的美食早已成为南来北往客魂梦中的牵挂。
每一份美食,都是走进平凉的理由;每一个理由,都是平凉的另一重面相。初冬,所有金秋的收获都已收进粮仓,大地一片素然,冷霜茫茫,静默无言。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此时的平凉,有美丽的烟火升腾,有撩人的滋味弥散,穿过冷夜的围墙,幻化成我们雪落相逢的梦。春华秋实,冬安顺遂,无论这一年几多艰辛与波折,几多收获与失去,都是成长与经历,慰劳好自己的脾胃,在炉火微温中陪伴最重要的人,便是对这一年最好的回答。
都说美食勾勒城市个性,今天,让我们一起看看,平凉这座城市,到底有多少美食“顶流”?
Part.1
取色西北风骨,包罗舌尖万象
面食爱好者来到平凉,可以说是找到了另一个故乡。
吃面,似乎是平凉人与生俱来的味觉记忆。平凉人的胃,天生便是和面条适配的。
陇东高原,麦浪翻滚。作为华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平凉,早早地接受了麦作食俗的洗礼。平凉人和麦面打了几千年交道,早已把面融入了历史,浓缩成了一股乡愁。一捧面在平凉人的奇妙双手中,变化出来的花样之多,足以让人惊叹。
酸汤面、饸饹面、浆水面、花花面、牛肉面、刀削面、炒面……每个平凉人都有自己的心头面,但基本都会推荐你尝尝平凉的饸饹面。
在平凉,吃一碗饸饹面,就能感受到市井生活的真实气息。
决定饸饹面成败的,离不开高超的和面功夫。饸饹面师傅先把面粉放入盆里加入少许食用碱面,再倒入温水调和成面团状,这其间,考验的不仅仅是力道,还有面与水与碱面的配比。
肉臊子是饸饹面的灵魂。师傅架锅起火,烘锅入油。蓝烟升起处,嗞啦声起,肉片儿翻走,炒至六成熟时,将辣椒等佐料入锅,红油渍得肉片儿绛红,香气顿时漫出。这一连串操作,如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
酸汤成就了饸饹面的香浓滋味。饸饹汤以平凉陈醋提味。平凉醋的原料是高粱、小麦等五谷杂粮,入汤后香醇开胃,有着十分独特的味道和魅力。起锅烧水,烧开加入平凉醋再加入盐、鸡精等调料,再淋入刚熟的辣椒油,立时香气弥散,食欲瞬间被调动起来。
此时,和好的面,其中的“筋道”已被彻底激活,放入电动饸饹机的床子里,压出的饸饹面条透着一股倔脾气,和平凉人的性格不谋而合,散发出的纯纯麦香,又和平凉大地雄浑黄土如胶似膝。
将面捞进碗里,配上加上配菜、肉臊子,浇上味香扑鼻的酸汤,“油旺汤宽面筋道,实惠杀口余味香”,这便是平凉饸饹面的极致滋味。
小小的一碗面,融汇着平凉本地物产之精髓。本地出产的特有小麦,为了这座热爱面食的城市提供了最顶级的食材。平凉小麦日照时间长,颗粒饱满,面粉筋道遒劲,色泽凝重偏深,宜作各类面食。
一碗灵台手工面凝结着商周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。灵台县在陇东黄土高原南缘,寒冷气候侵蚀过来,酸辣油汪的灵台手工面成为了当地人的口头挚爱。
擀面、切面是灵台手工面传承人的拿手绝活,她们大多是身材纤瘦的农村妇女,但擀起面来手臂上全是力道。擀面时,先将面团压扁,然后卷在擀面杖上,两手抓住两头,胳膊撑紧,带动擀面杖来回推碾。为了让擀出的面厚薄均匀,得不停变换方向和角度,接着再擀,将手中的面擀成薄薄圆圆的一大张,一层一层把薄如蝉翼的面折叠好后,就到了切面环节。如同变戏法,只见她们右手握着刀柄,左手放在叠起的面卷上,手指一边紧贴着、顶着菜刀,一边缓缓后退,很快,一部分面就被切成了如头发般的细丝,一部分面切成了宽面叶儿。此时,炉膛的柴火正旺,水已煮沸,长面下锅,幸福的气息升腾。
吃长面,吃的不仅是它的韧劲,更是手艺人精益求精的一份心意。滚热的酸汤要多浇几遍面,再加上鸡蛋、木耳、豆腐、韭菜、黄花、香菜,再淋上肉臊子,方能吃个肚暖心热。正因为这份细致的工匠精神,这几年,“灵台手工面”打出了响当当的牌子,开在了平凉周边的许多城市。人守着面,不离不弃,一生就为了做好这碗面,这碗面也养育了灵台世代的做面人……
酥馍是这座城市的美味代表,散发着香气的酥馍,开启绝本地人的一天。外表金黄灿灿、内里酥脆喷香,微微烫手的温度最适合入口,带着油香,咀嚼后的微微回甘,味蕾立马被幸福感包裹。不只是酥馍,还有红糖油糕,寒风清冽的早晨,食客们围在油糕摊子前等候,看油糕在油锅里翻滚旋转,滴着油被捞出,在锅架上一排排列队沥着,早已嘴馋心动。
在平凉这块厚重而古老的黄土地生活的人们,沐浴着千年农耕文明的洗礼,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、盖房上梁、看大戏吃各类面食的习俗,从饸饹面到手工面、炒面,从擀面皮、酿皮子到凉粉,从酥馍到红糖油糕,从点心到油托,从麻花到馓子……这些发端自民间的美食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,是平凉的民俗与文化,历史与记忆。
平凉人在制作面食的过程中,形成了突破和创新的拓荒精神。这已经绝不仅仅是一份面食那么简单,它蕴含着平凉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永不言弃的强大生命力,展现着平凉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。
Part.2
取材西北物产,滋补心灵与情感
养生美食,是养生之城平凉的灵秀。
黄土高原的风总是那么粗犷,暖锅热汤,滋补美食,便是最适合这里的养生美食。庄浪暖锅、羊肉泡、开锅羊肉、红牛涮锅、卤牛肉、回族蒸鸡肉……“味从煮中来,香自火中生”,为人补充能量,给予人情感慰藉便是这些能够滋阴潜阳、增加热量的滋补美食。
香辣滚烫的羊肉泡,是多少平凉游子心头的暖。从文人雅士到市井中人,很少有平凉人能离开羊肉泡的滋养。一碗升腾着热气的羊肉泡,一趟舌尖的珍味之旅,不仅是平凉人的饮食记忆,也成为了平凉人淳朴真挚的待客之道。
平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羊肉泡馍馆。平凉的羊肉泡馆,用的都是宁夏的滩羊,当天宰杀,当天用,要求肉必须是新鲜的。每天中午处理好的羊肉送到店内,冷水下锅,先焯一遍,然后二次开水下锅,熬制8个小时左右,一锅鲜美的羊肉、羊汤就熬好了。羊肉煮好后,切成薄片,放到碗里,放点葱花和香菜,再放上从各地采买的优质调料,淋上熬好的辣椒油,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泡馍就做好了。上好的羊肉泡滋味香醇,色香味浓,一口肉一口馍一口汤,便可以养胃健脾,抵御寒冷的西北风。
羊肉泡馍是很多平凉人的早餐,正是这碗泡馍,给了平凉人底气,只要有这碗泡馍,生活就是安逸和舒适的。
美食是一种闲情,人们品尝的不仅是岁月的滋味,更是对生活的期许和用心。
冬天,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庄浪暖锅。三五好友围着暖锅,促膝而谈,感受由身及心的温暖,这大抵是热爱生活的人,每到冬天心心念念的事吧。
白的豆腐,红的酥肉,绿的生菜,各种菜肴在滚烫的烈火中经受煎熬而相互包容,和睦相处,化作一锅诱人的美味,咕噜咕噜扬起热气。简单的食材,如同热烈的人生般充满芬芳与朝气。平凉人吃暖锅的时候习惯把肉菜和汤汁一起捞到大碗里,就着花卷馍,呼噜呼噜地咽进肚子里。这火辣溢香的滋味,这豪爽粗犷的吃法,正如西北汉子敦厚憨直的品性。
庄浪暖锅的装法格外讲究,主要可以分为3层,首先装好菜底子,以萝卜片和白菜为主,内夹杂着香菇、木耳,黄花菜等。装好暖锅菜底子后,在其上方覆盖一层豆腐片,加入一些粉条,或者胡萝卜。最后装入暖锅的是一层肉类。包括肥肉片、丸子、酥肉、肘子肉、排骨肉等。这些食材围成一堆,将底下的豆腐,黄花菜,粉条,白萝卜等菜盖得严严实实。装好各种食材后,灌上鸡汤或者猪肉汤,加入木炭烧开就可以食用,多种食材巧妙配伍,为身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。
平凉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,悠久的历史文化、居民的多样性等,共同创造了平凉独具特色的养生饮食文化。产自平凉本地的红牛肉,采用特有的排酸技术处理后,营养价值可以和日本神户的和牛媲美,香辣滚烫的红牛涮锅,是多少平凉游子温柔的牵挂;回族蒸鸡肉是永恒的经典,咬一口,鸡皮软糯,油而不腻,鸡肉也是蒸透了的,肉质软嫩不柴,既能保持鸡肉原有的鲜美味道,又有着丰富的口感体验。
恒久的乡味镌刻于味蕾之上,让平凉人的肌体越来越强健。舌尖上的平凉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,形成了养生美食文化的世界。
Part.3
取味岁月陈香,还原古朴与本真
平凉美食文化源远流长,独特而鲜明。
从自然环境上看,这里横跨陇山东西两麓,四季分明,空气清新,水质优良,数千年来特殊的农牧交错地带的地理特征,造就了平凉美食的多样性,牧畜养禽,山珍野味,盈千累万,以“陇东粮仓”闻名于世。
从人文历史上看,这里珍藏着华夏饮食文化的基因密码。四多年前,黄帝问道广成子,求教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,其中蕴含的养生理念,对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三千多年前,公刘在泾汭河谷教民稼穑,创造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农耕文明。两千二百年前,乌氏倮在这里遍养牛马,留下了《史记》“谷量牛马”的货殖佳话。这里是丝绸之路凿通后的“西出长安第一城”,跨区域、甚至跨国家的多样饮食习惯在这里融合交汇。
凡此种种,让平凉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。
平凉饮食文化的形成从时间维度经历了四个阶段,从原始社会采摘为主的山风野味,到秦汉时期带来的多元饮食文化,再到唐宋以来推崇的儒家礼仪,加之因丝绸之路带来的世界多样饮食习惯的融合交融;从饮食效用上经历了充饥果腹、多元饮食、寄托乡愁、交际礼仪等功能性衍变。
兼容并蓄的平凉饮食文化,催生出了一大批传承百年的风味美食。
静宁烧鸡、静宁大饼、泾川罐罐蒸馍、酒米卷卷、酒米粳糕、粽子、甜醅子……穿越百年,馨香久远。老味不老,是平凉的匠心。
在许多人的生命旅程中,静宁烧鸡是一种牵肠挂肚的存在。
静宁人的好客不是空话,招待你时一定是美味的烧鸡。那老汤里才捞出的烧鸡,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地道而真淳的浓香。
静宁烧鸡主要用老汤来卤。一锅浓香的老汤是祖辈留给静宁烧鸡传承人的最好礼物。老汤越熬越鲜,配以祖传的中药材配料,让食客品尝的是真正的肉香,而不是调味料。现在,为了让传统美食紧跟时代销售模式变化,静宁烧鸡传承人纷纷成立运营团队,用网店销售烧鸡,把家乡烧鸡推向全国。
静宁的烧鸡确实比静宁的人名气大,不过,静宁的大饼,也是名不虚传。此时此刻,你正觉得烧鸡吃得有点油了,掰一块大饼,一股新麦的清香瞬间唤回了儿时的记忆。
在平凉,还有一种与静宁大饼的齐名的百年老味——泾川罐罐蒸馍。泾川罐罐蒸馍皮薄层多,硬而有韧,凉食酥而不粘,后味香甜,耐于久贮。
带着岁月气息的美食的除了不变的味道以外,还增加了年轮的滋味。而这对于这些坚守传统的人们来说,这不单单是一道道美食,更是一生的执着与情怀。
平凉人在创造食物的过程中,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审美层次。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”,不管是花样繁多的面食,滋补养生的佳肴,还是保持传统的风味,在这样漫长、壮美又充满着互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,它已不再是单纯的食物,而是人们对更高层次审美的体现。人们的喜爱无关食物有多么好吃,更重要的是,她还原了我们内心追求的原始古朴的生活情趣,展现了默默耕耘、精益求精的细致与热爱。
虽然生活并不能处处如意,但有千种美味,来抚平我们的焦虑和孤独,让我们始终保持内心的充盈和从容。这,便是生活在美食之城平凉最大的幸福与幸运。